聽!台灣廟宇說故事
本書「人生大四喜」收集五則,章節名來自民間戲曲扮仙戲的唸白:「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人生四大喜事在這幾篇故事裡已包含這四句吉祥話。本書有幾則故事,藉圖在介紹幾座比較特殊的寺廟:如已被鄉人傳言將拆的廟宇但又有某些特色足以補證歷史痕跡的;或有時代意義的特殊工法:如「三元及第」就是以清朝風格石雕作品見長的淡水福佑宮,因而列入這個篇章。「二十四孝」本書只收錄十二則,且版本不一。廟宇要見二十四孝齊全,常見「一次完成」的作品,像二十四孝柱或畫屏、隔扇門。有一些題材常見於陰宅法事佈置之中民間不喜,如:哭墓、哭竹、丁蘭事親等等,特此說明。這本書可以讓喜愛的同好「一本書看全台灣」,裡面雖有戲文出處廟宇,圖示地址,但這個部份應該只對「廟宇所在地」的鄉人才有意義(見前半段文章所述)。這些戲文嚴格說來有範本(粉本),同好只要熟記角色特徵,就算是不同情節,不同作品,只要不是太離「譜」(畫譜),應該都容易看懂戲文故事。舉例來說:關雲長臉部表情和他拿的大刀和所穿的衣服,都有他獨特風格。李哪吒「童子像」火尖槍,風火輪。只不過小說裡「李哪吒鬧東海」時,火尖槍和風火輪還沒有拿到手,但有些作品卻給他這兩件法寶。不過這些並不影響說書者的演出,充其量以時下流行電玩角色扮演,加以擴大發揮,還是可以逗得觀眾哈哈大笑。
到廟宇拜拜,你只認得神明嗎?廟宇那麼大,你知道那些點綴著樑柱、牆壁、屋簷等處的裝飾、浮雕和彩繪,其實都各說著一則流傳久遠的故事?台灣百年來偉大的建築匠師,到底在這些裝飾藝術中想跟我們說什麼故事呢?我們該如何重新認識這些經常出現在我們身邊、然而我們卻又那麼不熟悉的老事物呢?
台灣廟宇的樑柱、屋簷、四壁,都藏著一則則流傳久遠的傳統故事彩繪和雕刻,它們的製作年代有的甚至近百年之久。雖然你想仔細看清楚它的樣貌,可是它們卻高高在上難得一見。雖然你想一探這些手工藝品背後的故事,但卻很難辨認出故事的源頭。本書所收的裝飾藝術,都是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重要情節,即使你沒看過《封神演義》、《三國演義》等故事全書,透過作者精選的情節,亦能了解故事的重要轉折,並且欣賞到台灣歷代重要匠師巧下手的精細工藝。
本書作者自幼即愛上膾炙人口的「三國演義」、「封神榜」、「史記」等精采故事,研究台灣古廟多年,現為帶團參觀台灣無數廟宇藝術的文史工作者。經過長年全省廟宇跑透透累積的鑑賞力,作者挑選出大家最常見、最熟悉故事情節及最珍貴的廟宇裝飾藝術,不只讓你能看到樑上雕刻的精美,也教你如何辨識出每一則故事的關鍵人物,讓你去拜拜時,也能向親朋好友介紹這些精彩的故事和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