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管氏地理指蒙(上、下部)
《古今圖書集成》堪輿部的核心精華,最系統的古代地理書 古代風水學形勢、理氣兩派鼻祖的傳世之作 200多幅現代精美手繪插圖圖解,深入淺出,典藏佳品 中國古代地理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人類的狩獵時期,那個時代的人們就已經知道選擇避風向陽的洞穴作為依據。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這種選擇的方法逐漸形成自己的系統,成為傳統文化重要的一個分支,人們又把這種學說叫做風水學。從古至今人們都把選址作為安居樂業的頭等大事,其本質就是選擇生氣旺盛的風水寶地地使天、地、人三才合一,所以這種理論最後被稱為天地之學。 雖然這種以陰陽五行為基礎,八卦九星為基本元素,以尋龍擇穴為目的的天地學缺乏科學依據,但在很大程度上確實影響過中國古人的環境觀和居住觀,並成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便于讓現代讀者辨證地了解天地之學的全貌,我們特推出了《古今圖書集成》中收錄的重要典籍《管氏地理指蒙》,該書一直被認為是天地之學的經典大成。 為了適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圖解管氏地理指蒙》對原著進行了精心的點校和白話評注,把正文按照原文、原注、白話提要三個層次有序地展開。另外,本書還輯錄了大量古代珍貴圖版,精心繪制200多幅手繪圖、表格和圖表,以方便讀者閱讀和辨別。
※此為簡體書
上部︰形勢斷吉凶
目錄
編者序
管氏本序
本書導航
導讀章︰天地之學主要名詞集粹
卷一 中國古代的地理觀
第一章 有無往來︰世界誕生于混沌
1.混沌的出現
2.五氣生五運
3.五行的確良生成
4.有無往來的意義
第二章 山岳配天︰觀山岳的緣由
1.天象與山岳的關系
2.卜兆與山向
第三章 配祀︰影響子孫的關鍵
1.什麼是配祀
2.十二音律與配祀
3.葬制的出現
第四章 相土度地︰早期天地之學的出現
1.相土之法的出現
2.晉人離絳的故事
3.邾子遷繹的故事
第五章 三奇︰龍脈的三種吉形
1.山龍三奇
2.水龍三奇
3.三奇之消納各用
4.古人論斷三奇
第六章 四鎮十坐︰捉龍的基本方法
1.古人論捉龍法
2.四鎮的含義
3.辨識來龍四態取穴
4.四龍用四鎮的方法
第七章 辨正明︰分清年月的起始
1.何為要辨正朔
2.四季與人事
3.享祭與樂律
第八章 釋中︰歷法的出現
1.星宿與季節
2.二十四節氣的化生
3.閏的出現
4.歷官制歷的方法
5.磁性與陰陽
6.歷法的歲差
7.得中之道是自然規律
第九章 乾流過脈︰天地之學的常見現象
1.什麼是乾流過脈
2.乾流過脈的形態
3.華夏龍脈走勢
第十章 象物︰化形象于實物
1.什麼是象物
2.定穴法的難點
3.以鳥獸喻穴形
4.借宮室喻穴理
卷二 論形勢︰形勢是天地之學的根本
卷三 定穴法︰天地之學的核心
卷四 相物法:山勢要因形定名
卷五 三吉五凶︰從細微之處論斷形勢
後記︰正確認識風水
下部︰尋龍秘訣
目錄
編者序︰《管氏地理指蒙》中國古代天地之學的集大成之作
管氏本序
《圖解管氏地理指蒙》全書內容概覽
本書內容導航
導讀章 ︰天地之學主要名詞集粹
卷六 形勢的基本理論
第四十七章 望勢尋形︰擇穴之道在于造形得勢
1.擇穴的造形與得勢
2.四水三形
3.識覆奎與畫屏
4.何為覆奎、畫屏
5.覆奎、畫屏的宜忌
6.尋形不拘一格
7.論橫結之穴
8.辨形勢、陰陽、宮位的方法
9.坐臥橫直之穴
10.論降龍應龍
11.高低之坎
12.有水環繞亦為真穴
13.依三論而辨
第四十八章 水城︰論穴四周之水
1.論水城
2.水的吉形
第四十九章 陽明造作︰論遺骨與青山的配祀
1.對造作有利的時辰
2.三元九運主吉凶
3.天象與人事的關系
第五十章 擇日釋微︰黃道吉日的重要性
1.擇日行事
2.葬事用柔日
3.外事用剛日
4.古人葬事用例
5.喪葬要注重禮制
6.厚葬的出現
7.葬制的合違
8.入廟與祭奠
9.擇日釋微亙古之道
第五十一章 迷徒寡學︰五鬼之徒不通天地之學
1.《蠻經》不可信
2.宿度與形氣
3.陰陽與壽命
4.古時相地典故
5.五運的變化
6.貪叨庸術欺人欺天
7.形氣融結的初始
8.形、目與心
9.山水氣聚之形
10.觀山要用心
11.水進乾流主氣全
12.上古三皇對地理的論述
第五十二章 飾方售術︰正確對待方術
1.飾方售術
2.九宮分布
3.聖人的禮數
卷七 龍脈與陰陽二氣的形化規律
第五十三章 亨絕動靜︰動主凶靜主吉
1.天地劃分動靜
2.論氣庫與風城
3.動靜的輕重
第五十四章 師聰師明︰要重視見聞的廣博
第五十五章 貪奇失險︰過于冒險容易導致失敗
第五十六章 通世之術︰山醫命相卜為通世五術
第五十七章 三停釋微︰詳細論述三停
第五十八章 企眠︰險隆與夷易的配合應用
第五十九章 憑偽喪真︰詳論人力與天命的關系
第六十章 過脈散氣︰不遵守生克規律的惡果
第六十一章 左右勝負︰三奇與四應的道理
第六十二章 星辰釋微︰星辰不應山川之勢
第六十三章 預定災福︰先人主宰人的災福
第六十四章 五行象德︰論五行的成象
卷八 五行與三氣的聚散
第六十五章 陰陽釋微︰陰陽與地理形勢的搭配
第六十六章 差山認主︰古人的卜葬法
第六十七章 五行變動︰五行與禍福的關系
第六十八章 逾宮越分︰羅盤躔定陰陽分野
第六十九章 五行正要︰二十四位的論斷
第七十章 夷天發越︰盈虧要合乎天理
第七十一章 四窮四應︰明堂應案的陰陽之道
第七十二章 二氣從違︰陰陽二氣的成形
第七十三章 積氣歸藏︰積氣與歸藏的關系
第七十四章 天人交際︰天人合一是目的
第七十五章 夷險同異︰論夷險的異同
第七十六章 形勢逆順︰四勢成形的道理
第七十七章 盛衰證應︰盛衰影響龍脈的吉凶
第七十八章 孤奇譎詭︰不宜做穴的形勢
第七十九章 五方應對︰陰宅宅向的選擇
第八十章 氣脈體用︰龍脈的形勢
卷九 尋脈定穴的方法
第八十一章 貪峰失宜︰四勢集蓄的重要性
第八十二章 支親誼合︰尋龍的根本
第八十三章 因形擬穴︰辨形勢是擬穴的基礎
第八十四章 得法取穴︰定穴的方法
第八十五章 四勢三形︰四勢與三形的關系
第八十六章 三吉五凶︰山水形勢的吉凶
第八十七章 會宿朝宗︰天象影響趨吉避凶
卷十 總述天地之學的天人之道
第八十八章 榮謝不同︰形勢的差異
第八十九章 三家斷例︰《易經》斷形勢
第九十章 回龍顧祖︰最吉利的形勢
第九十一章 驅五鬼︰五鬼是荒謬的論斷
第九十二章 純粹釋微︰天地之氣釋微
第九十三章 毫厘取穴︰入山尋水 第一要訣
第九十四章 闔闢循環︰循環變化永無止境
第九十五章 釋水勢︰水對龍的影響
第九十六章 陰陽交感︰詳論陰陽二氣
第九十七章 五氣祥滲︰象數的本質
第九十八章 九龍三應︰論龍之九勢
第九十九章 形穴參差︰龍穴的細微差別
第一○○章 望氣尋龍︰尋龍的秘訣
後記︰正確認識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