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堪輿辭典
堪輿術,即相地術,俗稱風水術,又名地理、青烏、青囊,是占相陽 宅(生人居室)、陰宅(死人墓穴)的地形、環境及結構、坐向以測吉凶休咎 的方術。《易.繫辭》謂:「古者包犧(伏義)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 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其後,殷、周兩代文獻,亦多 有遷都營邑相地相宅記載,可知相地術與天文學一樣,均起源於初民對大 自然的觀測。東漢史學家班固由此認為,相地與相人、相牛馬、相刀劍器 物,同屬於「形法」之學《(漢書.藝文志》)。
早期的相地術,以觀察地形為主,占卜吉凶為輔,到了漢代,受當時 盛行的陰陽五行學說影響,把興工動土的人事與天體運行相聯繫,產生「 黃道」、「太歲」、「月建」等宜忌,以及以五音配五姓的圖宅術,地道(空 間)的觀察與天道(時間)的占測並行不悖。同時又認為墳墓位置的好壞關 乎子孫後代的命運,《後漢書.袁安傳》所載袁安尋地葬父一事正反映了這 種觀念。這時期,出現了《宮宅地形》、《圖宅術》、《周公卜宅經》、《堪輿 金匱》等專著。
魏晉以還,相地術除了承襲陰陽五行、天人感應諸法之外,尤其講究 審察山川形勢和墓穴、宮室的方位、向背及排列結構。其中突出的傾向是 越來越重視葬地選擇,托名郭璞的《葬書》,明確提出「乘生氣」之說,認為 死者的骸骨在通過土中的「生氣」與在世的子孫產生感應,從而左右他們的 命運。其說為後世的術家所尊奉,附會出極為複雜的理論體系,助長了厚 葬的習俗。
在唐代,相地術開始進入成熟期,著名術家呂才、李淳風、僧一行等 編著了不少相宅相墓專著。到了宋代,相地術發展為「宗廟」與「江西」兩大 流派。宗廟派又名理氣派,專用羅盤二十四山辨空間方位的陰陽,又純取 八卦五行,通過飛星的翻布定五行生剋吉凶。此派的起源兆於秦、漢,至 宋代王伋始集其大成,其說重卦例推算而輕地形觀察,頗為玄虛附會,在 相墓方面流行還不如江西派廣泛。江西派又名巒體派、巒頭派,術家相傳 始於唐末的楊筠松。據說楊氏原在唐宮掌管靈台地理,黃巢攻入長安時, 挾宮中「玉函秘書」逃到江西贛州定居,遂開江西一派。其說重在地形觀 測,根據山川的起止定方位坐向,又僅看龍、六、砂、水的配合,稱為四 大綱,其他的拘忌在所不論。該派的名家除楊氏本人外,還有他的弟子曾 文汕及宋人吳克誠、吳景鸞、蔡元定等。他們的著述《撼龍經》、《疑龍 經》、《葬法倒杖》、《青囊奧語》、《泄天機》、《發微論》等,千百年來,與 《葬書》一道,成為術家必讀之書。
元、明以後,相墓理論愈益繁複,術書雖比以上任何時期都多,但都 不出江西諸家樊籬。在陽宅占測方面,則江西、宗廟兩法並重。具體而言, 陽墓(城邑、住宅的基地)選址偏重江西之法,內中頗具合理因素;宅內形 (住宅的形體結構與布局)則多取宗廟之法,陰陽五行的因素占據壟斷地 位,三元起運、穿宮九星、變爻大游年、玄空裝卦等操作手段被最廣泛的 投入使用,在風水羅盤上作趨吉避凶的選擇成為相宅的核心內容,這種情 形,一直延續到近代。
張解民 一九九四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