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註易經圖解
自 序乾坤者。萬物之男女也。男女者一物之乾坤也。故上經首乾坤。下經首男女。乾坤男女相為對待。氣行乎其間。有往有來。有進有退。有常有變。有吉有凶。不可為典要。此易所由名也。盈天地間莫非男女。則盈天地間莫非易矣。伏羲象男女之形以畫卦。文王繫卦下之辭。又序六十四卦。其中有錯有綜。以明陰陽變化之理。錯者交錯。對待之名。陽左而陰右。陰左而陽右也。綜者高低織綜之名。陽上而陰下。陰上而陽下也。雖六十四卦。止乾坤坎離大過頤小過中孚八卦相錯。其餘五十六卦皆相綜。而為二十八卦。並相錯八卦。共三十六卦。如屯蒙之類。雖屯綜乎離。蒙綜乎坎。本是二卦。然一上一下。皆二陽四陰之卦。乃一卦也。故孔子雜卦曰。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是也。故上經止十八卦。下經止十八卦。周公立爻辭。雖曰兼三才而兩之。故六亦以陰陽之氣皆極子六。天地間窮上反下循環無端者。不過此六而已。此立六爻之意也。孔子見男女有象即有數。有數即有理。其中之理神妙莫測。立言不一而足。故所繫之辭多于前聖。孔子沒後。儒不知文王周公立象皆藏于序卦錯綜之中。止以序卦為上下經之次序。乃將說卦執圖求駿。自王弼掃象以後。註易諸儒皆以象失其傳。不言其象止言其理。本朝纂脩易經性理大全雖會諸儒眾註成書。然不以理言之而已。均不知其象。不知文王序卦不知孔子雜卦。不知後儒卦變之非。于此四者。既不知則易不得其門而入。不得其門而入。則其註疏之所言者。乃門外之粗淺。非門內之奧妙。是自孔子沒而易亡。已至今日矣。四聖之易。如長夜者二干餘年。其不可長嘆也哉。夫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此孔子之言也。曰像者。乃事理之彷佛。近似可以想像者也。非真有實事也。非真有實理也。若以事論金。豈可為車玉。豈可為鉉。若以理論虎尾。豈可履左腹。豈可人易。與諸經不同者。全在于此如。禹謨曰。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是真有此理也。如泰誓曰。惟十有三季。春大會于孟津。是真有此事也。若易則無此事。無此理惟有此象而已。有象則大小遠近精粗。千蹊萬徑之理咸宮乎。其中方可彌綸天地。無象則所言者止一理而已。何以彌綸。故象猶鏡也。有鏡則萬物畢照。若舍其鏡。是無鏡而索
卷 目
首卷
傳
雜說
啟蒙
一卷
乾
坤
二卷
屯
蒙
需
訟
三卷
師
比
小畜
履
泰
否
四卷
同人
大有
謙
豫
隨
蠱
五卷
臨
觀
噬嗑
賁
剝
復
六卷
無妄
大畜
頤
大過
坎
離
七卷
咸
恒
遯
大壯
晉
明夷
八卷
家人
暌
蹇
解
損
益
九卷
夬
姤
萃
升
困
并
十卷
革
鼎
震
艮
十一卷
漸
歸妹
豐
旅
巽
兌
十二卷
渙
節
中孚
小過
既濟
未濟
十三卷
繫辭上傳
十四卷
繫辭下傳
十五卷
說卦傳
末卷
附采圖
後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