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穴療法
目錄
序:以手代針調理經外奇穴
介於針灸與按摩的保健法
˙ 統一性失去平衡即易生病 ˙點穴和經絡、臟腑密不可分 ˙幫助營衛氣血順利運行 ˙共分十二經脈與十五絡脈
點穴包括六項二十法
基本上分為八種手法
平揉法應用最廣
壓放法止痛最佳
˙壓的深淺圍補瀉關鍵 ˙有調整、收斂、止血功效 ˙注意平揉與壓放原則
皮膚點打法促進水分吸收
經絡循按法屬輔助性質
˙多用順向少用逆向 ˙兼用搓捻、壓按和摩擦
五行聯用法配合五俞穴
其他輔助手法也很重要
˙頭痛嘔吐用頭部推運法 ˙噁心用背部循壓法 ˙止痛、活血宜用振顫法
˙四肢遙運法改善運動障礙 ˙壓穴法專治頭痛 ˙切穴法不可太用力
˙也可用抖振法 ˙落枕、扭傷用切搖法 ˙舒筋活血用捏穴法
˙消除疲勞用推頸項法 ˙壓頸動脈彈人迎法 ˙撫背法可治失眠
注射取穴標準與宜忌
˙全身取穴標準各有不同
全身共十四經三百六十一穴
˙手少陰心經 ˙手太陽小腸經 ˙足太陽膀胱經 ˙足少陰腎經
˙手厥陰心包經 ˙手少陽三焦經 ˙足少陽膽經 ˙足厥陰肝經
˙督脈 ˙任脈
認識常用經外奇穴
重視主要配穴原則
常見病臨床舉例
內科疾病治療效果佳肝:
肝病與肝炎、高血壓
心:怔忡、失語、頭痛、腦震盪、臟躁、癲癇症
脾:失眠、胃痛、嘔吐、腹瀉、痢疾、便秘
肺:咳嗽、感冒
腎:遺精、陽痿、小便頻數、尿床、眩暈、痿症
婦科疾病要留心
˙經痛 ˙月事不順 ˙閉經 ˙孕吐 ˙先兆性流產 ˙崩漏 ˙惡露不絕
外科、復健科不用手術
復健科:落枕、扭傷、腰腿與膝腿痛、肩臂與胸背痛
顏面神經麻痺、半身不遂
盲腸炎、蜂窩性組織炎、蕁麻疹
五官疾病也有效
兒科疾病手法宜輕
˙發燒 ˙上吐下瀉 ˙消化不良 ˙受驚 ˙腮腺炎 ˙百日咳 ˙小兒麻痺 ˙搖頭症
了解經絡循行及常用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