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複 雜 問 題 簡 單 化
筆者在台中市長青學苑教授卜卦時,曾打趣地對學員說,《易經》
是容易學的,如果不容易學的話,應該叫「難經」才對,學員莞爾。
《易經》的符號只有陰、陽二種,象徵天地、日月、男女、正反、是非
等等相對的事物,也象徵天地萬物是相對的存在,而非絕對的存在。
陰陽是二進位,是計算機的設計原理,二進位的天地人三次方就是八,
電腦的中央處理系統也是以此為基礎;電腦的問世距離伏羲先帝畫八卦,
有六千多年的間隔,何以電腦是八進位,而非常用的十進位?很值得思考。
筆者在六十八年冬,到中興大學研習電腦程式設計,當時的「電腦」
是很新鮮的名詞,很多人沒有接觸過;在當時,想坐在電腦桌前,還要
先將程式設計妥當,再由鍵盤輸入,輸入後再由電腦執行,若程式內容或
邏輯有誤,會由螢幕發出警訊,如果沒有瑕疵,就會在螢幕上產生執行的結果。
未上課之前,懷著好奇及忐忑不安的心情,課程結束後,才發覺,原來
程式設計的基本原則就是「正、負」,是二選一。例如,當學校要輸入學生
成績,內容有班級、姓名、學號、座號、各科成績、平均分數、排名等等,
每項資料要能進入資料庫之前,都必須經過檢查的手續,而檢查的程式也都是
預先設計;如班級是數字四位數,若輸入的資料不是數字四位數,就會被要求
重新輸入,其餘的資料也都會依序作檢查,這些都是「非零即一」的原則。
在實際生活上,也是以「多重二選一」的原則,作為行事的判斷依據;例如
用餐,在家裡或上館子,先選擇一次,決定上館子之後,再由眾多餐館中選一家,
選中是「一」,排除在外的是「零」;到了這家被選中的餐館,再次決定要吃
何種食物,也是「零與一」的選擇。舉凡食、衣、住、行、育、樂,都是依此
原則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