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巒頭實務(上)
自 序清.葉九升(地理大成.山法全書)序曰:(地理之學有二:一曰地利,一曰地脈;地利者,審山川之險易,設關梁以立國,察道里之迂宜遠近,以出入而行師,度乃地之高卑以疏鑿而灌溉。若地脈之學則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大而建都立邦,小而卜宅營葬,以召吉迎祥也。是推曆、地利二者皆所以厚民生,而步象、地脈二者則所以趨吉避凶也。蓋言堪輿之於國家社稷,關係、利用之重大也。朱文公曰:(通天地人曰儒,地理之學雖一藝,然,上以盡送終之孝,下以為啟後之謀,其為事亦重矣!親之生身體髮膚,皆當保憂,況親之沒也,奉親之體,厝諸地,固乃付之庸師俗巫,使父母魄不得其安,則孝安在哉?故古賢垂訓,一其宅兆而安厝之,卜之而求安,聖人之意深遠如此,而為人子者,目不閱地理之書、心不念父母之體,苟然窀穸,則與委而棄諸溝壑者何以異?故為人子者,醫藥地理之書不可不知也。)夫,醫藥者,養其生;地理者,善其終,是二者乃養生送死,孝親之大者也。百善孝為先,故古之聖賢於治經研理之暇,亦諄諄於此焉。中國地學溯自三代、秦、漢、兩晉,山河兩戒,列宿分張,九星變化,五吉鍾靈,歷歷可見,應如桴鼓;其說有二:曰巒頭,論山川形勢以察生氣,乃地學之體;曰理氣,言元運方位以著應驗,乃地學之用;體用兼得,效驗如神。理氣分三元、三合、納甲,流派競出,傳訣者不傳書、傳書者不傳訣,故世謂(理氣無真書)。巒頭之書,漢魏以降,傳世者多如過江之鯽,優劣雜陳;世謂(巒頭無偽書),然,山川之形象固可亟目力之巧以望之,人人能及,山川之性情則端賴慧心以會之,非人人能迨。故傳世巒頭書籍亦自有蓬麻菁蕪之別。葉九升曰:(一部地理書在案頭,人觀之,皆以為地理書也,不知內中之書有三種:一種是地仙做者;一種是文儒做者;一種是俗巫做者。俗巫之書,鄙俚淺陋,內多禍福之句此人一見而知其庸下者也。地仙之書,從閱歷得,自有實見,心有實悟,了明山川之真情性、結作之真關竅其語句皆從真知確見中流出,寫山水難寫之情性、描巒頭難描之形態者。以此未免文辭深奧而難解。義理高妙而不近情,讀之難得其味,極能令人生厭,若發憤去讀,數頁之後,呵欠頻頻來矣!文儒之書,從想當然得,想得天地大理當是如此龍必是
目 錄
自序
附言
卷一.概論與名著賞析
名詞解說
巒頭基礎功夫
白髯老人(巒頭心法)
蔡麟士(巒頭心法)
尹一勻(地理精語)
楊筠松(撼龍經)
楊筠松(疑龍經)
蔡牧堂(發微論)
李默齋(千金四字訣)
(山洋指迷)論開面與地步
蔣大鴻(天元歌)山龍篇.水龍篇
楊夢庚(遠觀詩)三十六首
雪蕉子(一笑歌)
卷二.龍法之部
大陸和山脈
高山與平地的看法
尋龍之旅
太祖山論氣色貴賤論氣色真假論五氣生剋論天地氣機
少祖山
父母胎息孕育
入首
出身
開幛
剝換
過峽
論龍之枝腳橈棹
論龍之護送
論龍之旁正
論龍之老嫩
論龍之長短
論龍之真假
論龍之貴賤
論龍之駐驆
論龍之行止
論龍之分擘
論龍之背面
論龍之賓主
論龍之奴從
論龍之餘氣
論龍分三勢
論龍分三落
論龍形勢十二格
論龍出脈三格
論龍受穴三等
論龍入首五格
論龍入穴十二脈
論龍結穴五局
論龍結局分三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