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黃庭經
棲雲山悟元子劉一明解
黃庭經者,東華扶桑帝君之秘文也。一名大帝金書,以其刻於金間,故名金書,一名東華玉篇,以其又刻於玉,亦名玉篇,其經有內外兩篇,內篇者,太上玉晨道祖之所著,是謂正經,故名內篇,外篇者太上老君道祖之所解,是請輔經,故名外篇,雖分內外兩篇,其言黃庭諸景之義一也,黃者中央之色,即中之象,庭者人居之處,即神室之象,以其中虛,無色不包,無理不具,故以庭喻之,以其中藏生機,萬物皆從此出,故以黃庭喻之,經者,徑也道也。
黃庭經即演說中之道也,這個中,無形無象,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恍惚杳冥,無方所,無定位,至無而含至有,至虛而含至實,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包羅三千大千世界,內有四象五行,九宮八卦,三元九氣,萬神所歸,千露所聚,出聖出賢,成佛成仙,儒曰:太極,又曰:道義之門,釋曰:真空,又曰:不二法門,道曰:虛無,又曰:眾妙之門,又曰:元牝之門,三教聖人,方便立名,無非形容:此中之其實象耳。
在人身非四大、一身上下之中、非賢前臍後之中,亦非頭頂天谷之中,仍在四大不著之處,萬有皆空之境,後人不知此中是何模樣,真以有形有象,有方有所度之,玉晨老君二道祖,著為黃庭經內外篇,即有以形無,即實以形虛,大露天機,點化後學,慈悲之至,奈何後世學人,多無真傳,罔識二篇取義,見有內景外景之名,而遂認景為真,執於有象,或守敷,或思神,或搬運,千門萬戶,無怪乎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兔角也。
夫景者可見可聞,有形有象之請,中本至虛至無,不可見,不可聞,何得有景,若稍有景,便是幻象,非其道矣,況黃庭只一物,而景則有五臟、六腑、九竅,百骸之多般,可知景是景,黃庭是黃庭,諸般之景,乃黃庭之外物耳,蓋景者黃庭之枝葉,黃庭者景之根本,根本不可見,枝葉乃可見。
故書名日:黃庭內景經,黃庭外景經,道祖分明與人說了,特人未之深思也,試觀諸景,皆各有神,如上部則有髮神、腦神、眼神、鼻神、耳神、口神、舌神、齒神,中部則有喉神、心神、肝神、脾神、胃神、膽神、肺神、三焦神,下部則有腹神、大腸神、小腸神、膀胱神、左陽神、右陰神、左腎神、右腎神,又有身中九宮真人,心為絳宮真人,腎為丹元宮真人,肝為蘭臺宮真人,肺為尚書宮真人,脾為黃庭宮真人,膽為天靈宮真人,大腸為永靈宮真人,小腸為元靈宮真人,膀胱為身房宮真人。
又有元首九宮真人,雙丹宮真人,明堂宮真人,丹田宮真人,泥九宮真人,流珠宮真人,大帝宮真人,天庭宮真人,極真宮莫人,又有重樓十二神,真神甚多,不可數計,易曰:陰陽不測之謂神,又曰: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
曰:不測,曰:妙萬物,則是在恍惚杳冥之中,不色不空,不有不無,不可見,不可聞,亦不可思議,僅可心知,不可口說,這個不可見,不可聞,不可思議之神,即黃庭之神也。
黃庭之神,不在心下腎上,黃庭之處,不在泥丸黃庭之處,不才脾部黃庭之處,經中雖言三黃庭,皆言黃庭之境,非言黃庭之真也。
黃庭之真,乃一大包羅,因其為一大包羅,其神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其有此、黃庭大包羅之神,故五臟、六腑、九竅、百骸,津液上下流通,血氣往來穿貫,皆自然而然,無容勉強於其間,五臟、六腑、九竅、百骸之神,皆本於絳宮真人,鋒宮真人,一名肉團神,即心土也。
心為一身之主,一身之神,皆心王統之,然雖心王統之,其所以能神者,總是黃庭一神運動焉。心王若不借黃庭神之靈,亦不能神、是黃庭神,又為心王之王,心王統諸神,實黃庭神統諸神也。
一神分而為諸神,諸神歸而為一神,神為真,景為假,其借假而施功,假依真而得靈,真中連假,假中藏真,假之有神,實黃庭之神而神也。可知黃庭經、說來說去,祇是說一神字,無非說一中字,中即神也,神即中也,中字 口 -口象太極○即黃庭也-象一氣即神也,口內有-而為神,即黃庭中有神也,所謂神室者是也。
中而未有不神,神而未有不中,且中者不偏一倚,無過不及,混然圓成之義,混然圓成,活活潑潑的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自有個神在,因其有神在,故五臟、六肺、九竅,百骸,各形其形,各事其事,並行而不相悖也。
內為曰:虛為寂寂空中素,便形加是不當污,又曰:侃元上一魂魄煉,一之為物這卒見,須得至其乃顧眄,至忌死氣諸穢賤,六神合集虛中宴,結珠固精養神根,玉笢金籥常完堅,外篇曰:物有自然事不煩,垂拱無有身體安,虛無之居在幛間,寂寞曠然口不言,恬淡無欲遊德園,清淨香潔玉女存,修德明達道之門,又曰:恬淡無欲養華根,服食元氣可遂生,還返七門飲太淵,通我喉嚨過清靈,問於仙道與奇功,服食靈芝與玉英,頭戴白素之丹田,沐浴華池灌靈根,虛無,侃元,德園,華池,皆黃帝之別名也。
上一,至真,神根,華根,靈根,靈芝,玉英,皆黃庭神之別名也,空中素,虛中宴,結珠固精,恬淡無欲服食元氣□養黃庭神仙道奇功也,內外二篇,皆先形容諸景,而後歸局於虛□ 侃德園華池,結果於空虛恬淡,若以景為道,何言須得至其乃顧眄,至者,諸景之神,不神而神者,黃庭之神,因其有黃庭之神,而諸景亦各能神其神
若不修不神而神之神,只修神而神之神,則五臟、六腑、九竅、百骸,俱皆有神,將從何處下手,豈不至難至煩,非道祖至道不煩無旁午,靈臺通天臨中野之義,靈臺即真靈所居之臺,亦即天心發現之處,中野即黃庭之中位,能守黃庭,則天心真靈之神,炯炯不昧,一真百真,而諸景之陰神,亦皆化而為陽神,至簡至易,約而不煩,學者須要會的言外意,若不會言的外意,只於話頭上摸索,按圖造作,未免以石為玉,以銅為金,在皮囊上做功夫焉。
能還元返本,結成至靈之丹,超出乎陰陽之外哉,正陽翁云:四大一身皆屬陰,不知何物是陽□緣督子曰:一點陽精,秘在形山,不在心腎,而在乎元關一竅,若執一身而修,無非修此五臟、六腑、九竅、百骸,何能得陽精乎,不能得陽精,何能成陽丹乎,陽精不是別物,即是黃庭之神,又名谷神,黃庭即元關一竅,因其為天地之根,陰陽之門,性命之源,故謂元關,因其為谷神所居,統御萬法,主宰萬事,故謂黃庭,因其無形無象,無方無所,離種種邊,又謂虛無,落到實處,總是一中而已,識得此中,則知五臟、六腑、九竅、百骸,一動一靜,一收一放,皆谷神默運之。
毗陵翁云:有物先天地,無名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遂四時凋,即此黃庭神之、所以為神乎,道德經日: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三豐翁云:守黃庭,養谷神,男子懷胎笑殺人,凡此皆言、黃庭中一竅,有谷神居之,守之則昌,失之則亡,人能守此一中,須臾不離,則萬神來朝於一神,不特五臟、六腑、九竅、百骸,聽命於黃庭,即八萬四千毫毛,亦皆化為護法神,內外光明,表裏瑩淨,一本散而為萬殊,萬殊歸而為一本,形神俱妙,與道合真,千變萬化,總是一中,總是一神,大丈夫之能事異矣。
噫,悟之者立 聖位,迷人者萬劫沉淪,識得真正黃庭、不神而神者,有幾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