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湘相法全集(三)專論眼神氣色之部(聯經)
孔子說〔人不可貌相〕,否則會〔失之子羽〕,因此,很多非議人相學的人士,據以呼籲大家不要看相,不要聽信相士之言,否則會踏入宿命論的陷阱,或看到芋人容貌醜陋而認為其才華平庸,或看到芋人容貌俊美而認為其才華過人,其實人相學與孔子之言既不衝突也不矛盾,意義完全相同.因為孔子當時是在與弟子們討論做人處事的道理時,舉宰予子羽為例所做之引喻詞而已.據〔史記,仲尼弟子傳〕記載,孔子曾謂;〔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氏家語〕亦記載謂:〔子羽有君子之容,而行不勝其貌;宰予有文雅之辭,而智不充其辯.〕由此可證孔子所言之〔人不可貌相〕之語,並非指不要看相之謂,而是指吾人看相時,不能以容貌之美醜和言詞之花俏與否作為看相時之取拾標準.
富貴之人始上相,平常之不易詳.是以大貴大富或大凶大敗之相以骨法格局為先,而普通之相則以氣色為先.
曾國藩:〔人之氣色亦不宜全開,而以〔花未開滿.月未全圓〕者最佳,蓋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一旦氣色全開,則難免有〔夕陽無限好.但已近黃昏〕之境界.故氣色以青紫第一,紅黃次之,白黑斯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