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概說 探索生命實相
- 作 者:維謙居士
- 編譯者:維謙居士
- 出版社:進源書局
- 出版日:
- ISBN:978-986-8696-41-9
- 裝 訂: 平裝
- 庫 存:95 (正常供貨)
本書將佛教的原義作有系統,深入淺出的介紹,以利學人閱讀,內容豐富,值得研讀!!
定 價:450 元 優惠價:383 元
加入購物車
本書雖對佛法做普遍及綜合性的概說,但對〔禪宗〕及〔唯識學〕仍做了較多的論述.達摩東來唯傳〔楞伽經〕於慧可,而楞伽經即是唯識學的根本經典之一.中國最偉大的高僧玄奘,融通三藏,不僅在印度獲得最高的讚譽,回到中國翻譯佛經,其成就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而唯獨留下了〔成唯識論〕這部著作,可見在整個佛法中其對唯識學的看重.〔彌勒菩薩〕為未來佛,將遞補釋迦牟尼佛之位,為劫第五尊佛,其下生的世界是潔,無染,無苦,無劫的世界,而其講述之〔瑜伽師地論〕,為唯識學中最重要的一部論典,有人稱其為唯識學的百科全書,可見唯識學的殊勝性.
- 生命的真相
- 五蘊的世間
- 五蘊非我
- 蘊.處.界-認識宇宙萬法的因素
- 四種緣起〔附緣-四緣〕
- 煩惱的種類與伏斷
- 苦的類別
- 何謂一念無明
- 何謂無始無明
- 四加行.四尋思.四如實智
- 般若的煩別與層次
- 無我觀
- 無我與解脫道.菩提道
- 無我的真實義
- 三賢位之無我觀
- 初地菩薩之無我觀
- 二地菩薩之無我觀
- 三地菩薩之無我觀
- 四地菩薩之無我觀
- 五地菩薩之無我觀
- 六地菩薩之無我觀
- 七地菩薩之無我觀
- 八地菩薩之無我觀
- 九地菩薩之無我觀
- 十地菩薩之無我觀
- 等覺菩薩的無我觀
- 真心如來藏
- 名相
- 如來藏性
- 如來藏機構
- 如來藏與祖師禪公案
- 襌例
- 識得如來藏後面事
- 總結與檢視
- 涅槃
- 淺釋
- 二乘聖之涅槃
- 大乘的解脫道有四種涅盤
- 涅槃與如來藏
- 錯誤的涅槃觀念
- 涅槃與盡智
- 涅槃實相之境
- 結論
- 佛法的內涵
- 三無漏學
- 戒學
- 戒律的重要性
- 戒的名稱與意義
- 戒的種類:在家戒有三種,出家有四種戒,大乘菩薩戒
- 頭陀行
- 定學
- 依據性向選擇修定的法門-四十業處
- 修定的方法與種類
- 破除十種修定的障礙
- 修定的功德
- 三三昧
- 六妙法門
- 四念處修習法門〔念安那般.念息十六行.十六特勝〕
- 實用內觀禪修法要-印度奧修大師
- 五停心觀
- 觀想念佛念佛禪學會
- 二十五方便〔修習止觀的加行〕-天台.智顗大師
- 坐禪儀-長蘆慈覺禪師
- 慧學
- 慧的意義
- 修止與修觀的區別
- 大乘佛法的樞紐
- 福慧莊嚴的菩薩道
- 三法印
- 諸行無常
- 諸法無我
- 涅槃寂靜
- 三十七道品
- 四念處
- 四正勤
- 四如意足
- 五根
- 五力
- 七覺分
- 八正道
- 唯識與百法明門
- 大乘百法明門論
- 唯識學派的興起
- 百法明門論全文
- 五位百法
- 心王法
- 心所有法
- 色法
- 心不相應行
- 無為法
- 百法明門論總持
- 八識規矩頌
- 玄奘菩薩
- 八識規矩頌-唐三藏法師玄奘造
- 相關名相表解
- 唯識三十論頌
- 唯識三十論頌簡介
- 頌文
- 唯識體性與內涵
- 二種無我
- 三種自性
- 五法-名.相.妄想.正智.如如
- 七種性自性
- 七種第一義
- 空宗有宗之辯
- 天台宗之教判〔五時說教〕-智顗大師
- 三論宗之教判〔五時三教〕-嘉祥大師
- 賢首宗之教判〔依法義之深淺〕
- 空宗有宗之辯
- 法界國土
- 三千大千世界
- 三界
- 六道
- 中陰身與投胎
- 四生
- 九地
- 四大部洲
- 五濁惡世
- 四土-天台宗所立的四種佛土
- 四法界
- 四食
- 解脫道與佛菩提道
- 解脫道的修證
- 四聖諦-苦,集,滅,道
- 十二因緣法
- 現觀蘊處界苦,空,無常,我我
- 解脫道證果-四果
- 四念處
- 五停心觀
- 佛菩提道的修證
- 佛菩提道修証五十二品〔階位〕
- 十度波羅蜜與十修行法要
- 三大阿僧衹劫
- 六即佛
- 六波羅蜜
- 四攝法四無量之四宏誓願
- 四依止
- 解脫道與佛菩提道修証層次之不同
- 修證內容的不同
- 修證次第的不同
- 所證智慧深淺的不同
- 與眾生因緣的不同
- 證果高低不同
- 禪宗與淨土宗
- 淨土宗
- 淨土之由來與經典
- 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 極樂國土概況
-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 求生淨土三資-信.願.行
- 三輩九品
- 修證法門
- 持名念佛
- 觀想念佛
- 憶念思惟念佛
- 實相念佛
- 禪宗
- 襌宗的起源
- 襌宗的傳承
- 襌宗的宗旨
- 如來禪與祖師禪
- 參襌,參話頭
- 襌門三關
- 十牛圖
- 襌宗公案
- 禪淨法門的異同與簡擇
- 襌宗與淨土宗的差異
- 襌淨互攝互融
- 娑婆與極槳世界皆易行道,也同為難行道
- 禪修法要
- 開悟的修件〔附:如何辨別邪師〕
- 認識前六識的體性
- 認識第七識末那的體性
- 認識第八阿賴耶的體性
- 轉依如來藏
- 觀行語摘
- 內觀自省
- 解脫自在
- 無明煩惱
- 長養福德
- 菩薩道的行持
- 真如與緣起
- 佛性與妄識
- 佛學知見
- 經典摘錄
-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 大乘入道四行觀-達摩大師
- 信心銘-僧璨大師
- 心地法門-道信大師
- 無相頌-六祖壇經般若品
- 永嘉證道歌-唐慎水沙門玄覺撰
- 參同契-石頭希遷禪師
- 觀世?菩薩耳根圓通法門〔楞嚴經卷六〕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法門〔楞嚴經卷六〕
- 佛說八大人覺經-後漢沙門安世高譯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 楞嚴經法要珠串
- 法華經法要珠串
- 維摩詰經法要珠串
- 經句法語摘錄
- 真如本體
- 法離言說
- 緣起性空
- 淨意修身
- 持戒與禪定
- 煩惱即菩提
- 發菩提心
- 廣植福田
- 行菩薩道
- 參禪法語
- 參禪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