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宅者說
相宅、風水和本書 中國的風水學,最早的名字叫相宅。早在先秦,就有了類似的相宅活動。 一方面是相活人居所,一方面是相死人墓地。《尚書?召詔序》雲: 「成王在豐,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這是相住宅。《孝經?喪親》云: 「卜其宅兆而厝也。」這是相陰宅。也就是用占卜的方式擇定地點。 而「風水」這個詞,則出自晉朝。晉人郭璞傳古本《葬經》謂:「氣乘風 則散,界水則止,古人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 得水為上,藏風次之。」所以在中國有句成語叫「藏風聚水」。除了藏風 聚水之外,風水還有幾點基本要求,即坐北向南與坐山面水。 坐北向南的理論,不僅在風水理論中,就是在生物社會裏也是這樣, 如蟻穴、向日葵等,都是坐北向南,螞蟻與向日葵當然不懂風水,它們向南 的目的即是要向著太陽,這是做為一個地球上的生命追尋陽光的原始反應。 坐山面水則是因為中國的地形所決定的,中國的北方冬天是刮著西北風, 所以宅居在坐北向南的同時,後面有山就可以抵擋冬天的西北風,至於宅居 前面有水源,這是人們最基本的一個生活要求。這些都滿足了,再配上一個 藏風聚水的地方,四季如春,沒有寒風,則是古代中國人追求的一個最和諧 的居住環境。 由上可知,古人對於好宅居的要求即是,宅居要向陽,要近水,要靠山背風, 這樣才是一個生機盎然的地方,才是一個好的居住環境。可以說,最早的風水, 它就是古人(甚至包括動物與植物)在長期的生命活動中,對於居住環境的 一種很樸素的經驗總結。 |
|
![]() |
|
風水在後期不斷的發展過程中,雖然在門派與包裝上有了不少變化,但一脈 相承的是,它講的始終都是人與周圍環境的適應與和諧。它做為中國古代建築 活動的指導原則和操作技術,實際上是一門綜合了地理學、氣象學、生態學、 規劃學和建築學的自然科學,它與中國營造學和中國造園學構成了中國古代 建築理論的三大支柱,甚至可以說,營造學是中國古代建築學的技術基礎, 造園學是中國古代建築學的美學基礎,而風水學則是中國古代建築學的 靈魂基礎。 不可否認的是,風水學由於廣泛流傳於民間,導致它在後期的發展中被後人 附會,夾雜了一些八卦理氣、富貴貧賤等撲朔迷離的東西,沾染了不少迷信內容。 風水學中有形勢派,講什麼樣的外部形勢會有什麼樣的吉凶禍福,如寬大方正 為吉宅,局促緊窄為凶宅。吉凶禍福當然是迷信的,但其本身的寬大方正為美, 局促緊窄為醜,卻是與建築中的美學一脈相承。風水中還有理氣派,講什麼樣的 命格會搭配什麼樣的房子,這種說法當然也不被現代科學所證實,但其本身卻是 民間百姓約定俗成的規定,可以稱為民俗,猶如北方的農村老宅,大家開的都是 東南門,沒人會開西南門,可以說是百姓的一種從眾心理。另外,風水學裏面的 部分內容如同貼春聯一樣,都是屬於一種吉祥文化,也是百姓對未來生活的 一種憧憬與期盼。 古代與現代的風水書,大都是偏於一派,或是只講研究型的建築科學,過於 呆板無趣,或是只講流傳的民俗易卦,過於迷信玄虛。今作者去偽存真,繁中 求簡,將風水學中的建築科學與民俗易卦合二為一,全面的實用於現代建築、 居家住宅、商業地產中,使讀者能儘快瞭解,迅速入門,趨吉避凶,達到古學 今用之目的。 |